当前位置:首页 > 规划发展 > 政策解读

洋浦西部陆海新通道 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思考


2022-02-16
来源: 海南日报

在举全省之力支持儋州洋浦一体化发展、奋力打造海南高质量发展第三极的背景下,进一步提升洋浦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港功能势在必行。新形势下,发挥优势,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增强国际中转业务功能,加快建设数字化的国际中转集拼枢纽,是洋浦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自身影响力、辐射力的重要路径。

推进儋州洋浦一体化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需要。如何促进两地城市功能互补、产业协同发展,确保儋州洋浦一体化开好局、起好步,成为今年省两会的热议话题。2021年,儋州和洋浦地区生产总值合计达83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8%,超过全省11.2%的平均水平,已成为我省新的重要增长极,尤其是洋浦,生产总值达到436.59亿元,同比增长34.2%。“儋洋”增长极的提出,将加快洋浦与儋州“港产城”一体化融合步伐,加速要素聚集,带动腹地经济发展,对建设洋浦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具有积极意义。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推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中国洋浦港’船籍港”。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实施以来,洋浦国际集装箱枢纽港港航指标显著提升,航运要素初步聚集,区域国际航运枢纽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逐步增强。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要进一步强化重要枢纽功能,打造海南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着力提升洋浦港集装箱码头和航道等级能力,加快完善集疏运体系,增强洋浦港国际中转业务功能。

洋浦已具备国际中转枢纽港重要节点功能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自由贸易港政策红利的“虹吸效应”吸引高端港航产业迅速向洋浦集聚,港航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水路运输、船舶服务、海员服务等传统业态稳步增长,保税油加注、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电商、船舶融资租赁等新业态纷纷呈现。其中,不乏中远海运集团和招商局集团等航运巨头落地洋浦。

截至2021年底,洋浦已建成港口泊位47个,通过能力1.1亿吨,“中国洋浦港”船籍港国际航行船舶总数增至30艘。2021年,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131.83万标箱,同比增长29.3%;水路货物周转量7208.6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30.1%,增速全国第一。预计到2025年,洋浦集装箱通过能力将达到650万标箱。

目前,洋浦已具备多通道资源整合的制度环境和国际中转枢纽港重要节点功能。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需进一步强化与广西北部湾、广东湛江和重庆等港口的协同联动,深化与粤港澳、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合作;同时强化不同方向出境出海通道的有效衔接,推进数字化的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功能建设,真正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换节点。

建设数字化的国际中转集拼枢纽

国际航运枢纽不只是一个吞吐量的概念,还必须有中转箱量的指标,其中国际中转集拼是重要指标。国际中转集拼是指境外货物经过近洋、远洋国际航线运至中转枢纽港,与内地通过沿海、沿江内支线船舶转关至中转港的出口货物,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拆箱进行分拣和包装,并根据不同目的港,与本地货源一起重新装箱后再运送出境的一种物流业务。相比香港、新加坡,洋浦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集装箱枢纽港,货源腹地辽阔,开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可以大幅节省时间和成本,吸引更多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等高附加值物流增值服务。海关总署2018年第120号公告《关于海运进出境中转集拼货物海关监管事项的公告》实施以来,全国各主要口岸在中转集拼业务上积极探索,但均遇到不少跨关区中转难题。海南全岛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将使洋浦突破跨关区中转难题,其发展国际中转集拼业务,具备国内其他港口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

《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实施以来,通道沿线相关省份围绕打通主通路、外贸集装箱中转、重点枢纽堵点和瓶颈等,从扩大通道能力、强化枢纽功能、增强运营组织水平和协同联动、着力优服务、降成本和推动高水平开放合作等方面,作出了系统的任务安排,但同时在利用效率、运营成本和可持续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技术处理的快速发展,为物流推算提供了极好的计算工具,准确、快速的航运及车流推算需要积极采用大数据处理信息技术。海南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有必要在洋浦推进数字化的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功能建设,充分利用通道历史数据,进行关联、挖掘与分析,建立一个推算精度更高、运算速度更快、规模扩充更灵活的物流推算环境,实现统一的货运管理与决策,促进资源联动和共享。通过优化物流网络结构,提升集货效率,拓展国际数据业务功能,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效运行提供有效的综合解决方案。

发展建议

加快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和相关政策配套,建设国际中转集拼服务中心。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港口的业务深度融合,拓展港口供应链上下游各环节与领域,提升港口信息服务和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港口快速装卸、编组以及集拼、集结效能。加强海运与铁路、公路、空运等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推动建立船、车、班列、港口、场站、货物等信息资源开放与共享机制。加快跨关区中转制度集成创新,协同海关发布国际中转集拼便利化制度,为进口分拨与国际中转、出口集拼货物提供便利化监管运营环境。点对点招商全球核心国际中转集拼企业落户洋浦,开展国际拼箱、多国混拼等不同拼箱业务。扩大以洋浦港为离境港的启运港退税政策适用范围,目前以洋浦港为离境港的启运港只有广州南沙港等15个,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重庆,以及上海、宁波、深圳等沿海重要港口还未纳入,建议协同海关进一步申请扩大。

加快跨境数据流通制度集成创新,以数字化赋能国际中转集拼枢纽建设。积极会同海关等监管部门,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实现与新通道沿线省份铁路部门、海关、检验检疫机构等信息系统电子数据库的交换与共享,形成物流信息链,推行海关、港口、铁路、检验检疫单据电子化,最终打造数字化通道。拓展国际数据业务功能,加快跨境数据流通制度集成创新,探索设立离岸数据中心,带动发展数字贸易、国际金融、离岸数据服务外包、互联网创新孵化等关联业态;在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探索特定领域数据非本地化存储;培育一批以“在线、智能、交互”为特征的龙头企业,发展高端化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字挖掘等数据增值服务。

加快洋浦与儋州“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带动腹地经济发展。拓展儋州洋浦综合发展空间,合理优化空间布局,营造“大港、大区、大城”的发展态势,形成国际化、规模化、一体化、系统化的港产城良性发展格局。加速环新英湾白马井、王五、中和、新州、木棠等乡镇与洋浦的一体化管理,统一产业布局,推进相关产业聚集,同时加强与海口等中心城市的联动发展,拓展洋浦腹地经济规模,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

完善顶层设计及多边协调机制,加快境外货源开发。通过顶层设计,协调各方面关系,强化海运、铁路、海关、国检及物流服务商的协作,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推动全程运行网络设计,推进国内各省区市以及相关国家海关检验检疫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鼓励相关物流企业与东南亚、南亚以及中欧班列沿线国家的主要城市共建物流中心,为欧洲、中亚与东南亚、南亚等地区间的转口贸易提供航运便利,组织挖掘货源。统筹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国际铁路联运等运输组织方式与中欧班列高效衔接,开通洋浦经钦州、成都到欧洲的免税品电商邮货运,建设中欧班列重要衔接点,打通海南与欧洲及中亚的快捷通道。

(作者苏金明系海南省工程咨询设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夏勇开系省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研究院海洋所所长、海南中船蓝泰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